涉外律师解读印度雇佣法:雇佣员工需要遵守哪些雇佣条款?


1、雇佣法的主要渊源有哪些?

 

印度实行联邦制政府形式,适用的雇佣法由中央法律与邦法律共同构成。

 

中央法律主要规范最低工资支付、员工福利(如公积金、退休金、奖金)、裁员与解雇、合同工雇佣等事项。而各邦会对中央法律的条款进行扩充或修订,或制定特定邦法律及规则以保护员工权益。例如,每个邦和联邦直辖区均有单独的《商店与营业场所法》(下称 “商营场所法”),该法通常对工作时间、工资支付、休假、节假日、服务条款等进行规范。

 

除法律外,机构内部政策也可规范员工行为及工作条件,但这些政策不得违反适用法律。

印度政府已提议将各类雇佣法整合为四部法典,分别是《2019 年工资法典》《2019 年社会保障法典》《2019 年劳资关系法典》及《2020 年职业安全、健康与工作条件法典》。目前这些法典已正式颁布,但政府尚未实施其大部分条款。

 

2、哪些类型的劳动者受雇佣法保护?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如何区分?

 

印度各类雇佣法大致将员工分为以下两类:

 

工人类别

从事非管理性工作的员工,包括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体力、非技术性、技术性、专业性、操作性或文书工作者,均被称为 “工人”。担任管理或行政职务且薪酬超过 10,000 印度卢比的人员,明确被排除在 “工人” 定义之外。

 

非工人类别

主要承担管理、行政及监督职责的员工被认定为 “非工人”。此类员工通常受特定邦的商营场所法、雇佣合同条款、服务规则及与雇主签订的协议约束。

根据多项司法判例,如今已明确确立:员工是否属于 “工人” 需逐案认定。认定的核心依据是员工所从事工作的主要性质,不论其职位名称或薪酬水平如何。与非工人类别相比,工人类别的员工在雇佣法项下享有额外保护。

 

3、雇佣合同是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若无需书面形式,雇主是否需以书面形式向员工提供特定信息?

 

通常情况下,法律并未明确要求雇佣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在所有层级的雇佣关系中,签订书面雇佣合同是行业标准惯例。

尽管如此,部分邦的商营场所法(如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特伦甘纳邦及德里)强制要求雇主向员工出具任命书。

 

4、雇主是否必须遵守特定的最低雇佣条款与条件?

 

是的。根据机构性质、员工类别(工人与非工人)、机构员工人数等因素,中央及各邦的多项法律均规定了雇主必须遵守的最低雇佣条款。最低雇佣条款的具体示例可参见 1.1 部分中关于中央及邦法律规定的相关回应。

 

5、雇佣条款与条件通常是否通过集体谈判确定?谈判通常在公司层面还是行业层面进行?

 

集体谈判在工会组织更为普遍的核心行业及领域(如采矿、制造、建筑及种植园行业)占主导地位。基本工资标准、其他福利及雇佣条件通常通过集体谈判确定。

谈判多在公司 / 机构层面进行,但部分行业(如纺织、铜业及银行业)也会在行业层面开展集体谈判。


免责声明

 

法律及程序可能发生变更。本文仅提供一般性信息,不构成法律建议。若您在海外遭遇法律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咨询专业涉外律师。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