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注销

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注销?根据《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情形:股东会决议主动解散、法院宣告破产清算、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未及时续期、出现法定强制解散事由(如违法经营)、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被市场监管部门吊销执照后转入注销程序。需注意,无论哪种情况,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注销都必须经过合法清算,否则无法完成工商与税务注销登记。

以虚构案例说明:2022年某电商公司因长期亏损,股东会表决通过解散决议。清算组耗时6个月完成应收账款追讨、供应商债务清偿及剩余资产分配,最终依据《公司法》第188条向登记机关提交清算报告并成功办理注销。笔者认为,对于实际已停止运营的企业,拖延注销可能导致股东面临税务稽查风险,建议尽早启动程序。

实务中需特别注意: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注销往往与"吊销转注销"密切相关。例如某餐饮公司因卫生许可问题被吊销执照后,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注销,导致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笔者建议企业提前制定退出预案,重点关注章程中关于营业期限、解散条件的条款设计。

实务提示:1.清算期间需按月申报税务直至取得清税证明;2.涉诉企业需待诉讼终结后方可办理注销;3.分支机构注销前须先行完成总公司登记变更。

思考问题:若公司章程未规定营业期限届满后的延期机制,控股股东单方面作出延长经营决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