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做违法生意怎么判

做违法生意怎么判?以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为例,一旦涉及制造、买卖、运输或储存行为,并实际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就可能构成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具体量刑需结合情节严重程度:例如涉及原粉、原液或制剂50克以上,或饵料2千克以上;或在行为过程中导致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如10万元以上),通常可判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实务中,法院会重点审查数量标准、主观故意及实际危害后果。

在2021年某省案例中,李某因非法制造毒鼠强原液约55克用于私下销售,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因数量达标且具有扩散风险,最终被判处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笔者认为,此类犯罪门槛较低,证据链易构建,一旦涉足即面临重罚。做违法生意怎么判的关键往往在于涉案数量和行为人意图的证明。

需注意单位也可能构成此类犯罪。如果企业参与非法交易禁用化学品,除单位被处高额罚金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如经理或采购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均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例如某化工公司因默许员工私下销售毒鼠强饵料而被查处,最终公司被判罚金50万元,两名高管各获刑三年。这凸显了企业合规管理和内部监督的紧迫性。

从法律依据看,《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不仅涵盖枪支、爆炸物,还明确包括毒害性物质等类别,体现了对公共安全的多层次保护。做违法生意怎么判还需结合司法解释和地方实践——例如对于未遂或预备行为,若证据充分仍可能定罪。笔者认为当前司法趋势倾向于从严惩处高危物质犯罪。

实务建议:企业应建立化学品溯源管理制度;个人务必远离任何禁用物品交易;定期开展法律风险培训。思考问题:随着新型化学物质不断出现,执法部门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公共安全监管?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