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专利保护的是什么?通俗来讲,就是保护产品"长得好看"的部分。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外观设计应当提交产品的图片或照片,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这里的关键在于,外观专利保护的是视觉呈现效果而非实用功能。
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某科技公司为其智能音箱设计的"蜂巢状网格面板"获得外观专利后,发现竞争对手推出相似设计的产品。虽然内部技术完全不同,但法院最终判决侵权成立,赔偿金额达120万元。这个案子生动诠释了外观专利保护的是什么——那些能让普通消费者产生混淆的近似设计。
需要特别注意三个实务要点:1.单纯的颜色变化通常不能获得保护;2.必须依附于具体产品载体;3.设计创新点要足够显著。比如某车企曾申请汽车轮毂花纹专利被驳回,原因就是与现有设计差异不足5%。
笔者处理案件时发现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整体相似才构成侵权。实际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指出,局部特征雷同也可能被认定侵权。就像去年结案的灯具案中,仅灯罩部分的螺旋纹路相似就被判赔80万元。
给创业者的三点忠告:1.新品上市前务必做专利检索;2.保留完整的设计过程文档;3.考虑申请局部外观保护。留个思考题:当网红产品的"爆款元素"被行业普遍模仿时,该如何平衡创新保护与产业发展?
随着新业态涌现,外观专利保护是什么的边界也在扩展。近期就有AR虚拟形象、可穿戴设备发光图案等新型案例出现。建议企业每季度都要更新知识产权风控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