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家庭制度保护哪些人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尤为重要。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不仅夫妻双方的权益受到保障,子女、老人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也都被纳入保护范围。
举个典型案例:2023年北京朝阳区法院审理的张某诉前夫案中,男方在离婚后拒绝支付抚养费并隐匿财产。法院最终依据《民法典》第1084条判决男方补缴抚养费并多分20%财产给女方。这个案例生动展现了法律对弱势方权益的保护力度。
实务中需注意几个关键点:1. 婚内财产协议不能排除法定义务,比如抚养费支付义务;2. 家暴受害者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期最长6个月;3. 笔者建议特别注意第1079条规定的"感情破裂"认定标准,实践中分居满两年是最常用的判断依据。
从立法体系看,《民法典》通过多重机制实现保护目的:1. 第1041条确立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原则;2. 第1058条规定夫妻平等处理家事权利;3. 第1067条明确子女抚养费请求权。这些条款共同构筑了我国婚姻家庭制度保护哪些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屏障。
给当事人的实用建议:1. 家事纠纷建议先通过居委会调解;2. 涉及房产分割务必查清购房资金来源;3. 争取子女抚养权时要准备充分的生活照料证明。
值得思考的是: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保护哪些人的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来应对空巢老人的赡养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