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罪作为当前高发的犯罪类型,其核心构成要件需重点把握。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即构成犯罪。实务中通常认为此类犯罪的逻辑链条包含五个环节:行为人实施欺诈手段→被害人陷入错误认知→基于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取财物→被害人遭受实际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对“数额较大”的认定存在地域差异。例如2023年长三角某市一起典型案例中,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钓鱼链接,导致多名受害人银行卡被盗刷,累计损失达50余万元。法院最终认定该案属于电信诈骗中“数额巨大”情形,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笔者认为此类判例体现了对跨区域作案的从严惩处导向。
需特别注意《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关于集资诈骗的特别规定。当诈骗行为涉及非法集资时,起刑点直接提高到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去年某P2P平台假借互联网金融名义募集资金后跑路,涉案金额超2亿元,就是典型的电信诈骗与集资诈骗竞合案例。
实务建议:第一接到可疑电话要求转账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第二切勿点击陌生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第三发现被骗应立即保存证据并报警。思考问题:在数字货币交易场景下如何区分电信诈骗与普通合同纠纷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