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遇到被欺骗的情况时,第一反应常是:“骗人算诈骗吗?”实际上,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法律规定来看。根据《刑法》第266条,构成诈骗罪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也就是说,仅有欺骗言行但没有涉及财物转移或金额较小的话,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王某在社交平台上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诱使李某转账2万元后失联。由于金额较大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种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诈骗罪。但如果是日常交往中吹嘘自己的经济实力或情感经历,并未实际索取财物,“骗人算诈骗吗”在这种情况下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因为缺乏财产损害后果。
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对“骗人算诈骗吗”的判定非常注重行为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欺骗仅涉及情感或人际关系层面,未造成财产损失,一般不属于刑法调整范围;反之若以骗取财物为导向且达到一定数额,就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实务中建议大家注意几点:首先,遇到可能涉及欺诈的情况应及时保存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其次,对照本地区关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各省有所不同);最后,如有疑问应尽早寻求专业律师意见。思考一下:如果一方以恋爱名义编造事实索要红包或借款后消失,“骗人算诈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