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骗子用假委托书和外贸公司签合同洗钱怎么办

当外贸企业不幸遭遇骗子用假委托书和外贸公司签合同洗钱的情况时,第一时间报警是基本操作。这类事件往往涉及合同诈骗与洗钱的双重刑事风险,需注意金额较大时可能面临数年的刑期。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财物,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同时触犯洗钱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则可能被判处五年以下徒刑并没收违法所得。笔者提醒,此类骗局金额常超百万,企业务必保持警觉。

实务中曾有一虚构案例:某犯罪团伙通过伪造海外公司的授权委托书,与一家国内外贸企业签订虚假出口协议,以此转移非法资金。该案中,骗子用假委托书和外贸公司签合同洗钱的手法极为隐蔽,最终主犯被以合同诈骗罪和洗钱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这显示了司法机关对跨境洗钱活动的严厉打击态度。

从企业风控视角看,骗子用假委托书和外贸公司签合同洗钱的陷阱之所以屡屡得手,往往源于内部审核不严。例如未核实委托书的公证真实性或对方资信背景。笔者认为,外贸公司应优先加强合作方背景调查、引入数字签名验证服务,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反欺诈培训。简单来说,“信任但验证”应是日常操作原则。

实务建议:建议企业建立多层审批机制,对跨境合同强制要求第三方法律意见;同时购买相关商业保险以转移部分风险。最后留一个思考问题:在数字化贸易时代,除了传统验证方式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可高效识别骗子用假委托书和外贸公司签合同洗钱的阴谋?欢迎分享您的经验。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