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樽律所】担任股东的公司被吊销有什么影响

当您担任股东的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时,许多人可能误以为自身责任自动免除,但法律层面往往存在隐藏风险。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被吊销属于强制解散情形,股东负有及时启动清算的法定义务。实务中常因拖延或忽视清算,导致个人责任扩大,尤其需注意担任股东的公司被吊销后的债务处理问题。

以虚构案例为例:2022年某地一餐饮公司因长期未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吊销执照,股东李某认为企业已停止运营便无需再过问。但半年后,原供应商起诉公司拖欠货款,并追加李某为共同被告。法院经审理认定,李某作为股东未履行清算职责,导致公司资产流失,判决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这显示担任股东的公司被吊销后若未依法清算,可能直接牵连股东个人财产。

笔者认为,关键误区在于混淆"吊销"与"主体消亡"。营业执照吊销仅剥夺企业经营权,法人资格仍存续直至注销完成。若股东怠于清算造成账册丢失或资产转移,债权人可依据《公司法解释二》第18条主张连带责任。更严重的是,市场监管部门可将相关股东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征信。

实务建议:1.收到吊销决定后15日内必须组建清算组并向法院备案;2.聘请专业机构厘清债权债务关系制作清算方案;3.完整保存会计凭证及交易合同至少十年;4.最终取得注销登记通知书才是法律责任的终点。

思考问题:当公司主要财产控制人拒不交出财务资料时小股东如何举证自身已尽勤勉义务?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