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法律诉讼对公司上市的影响

从法律实务角度看,公司上市过程中遭遇诉讼风险绝非个案。《证券法》第63条明确规定,发行人必须完整披露对投资者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诉讼事项。笔者曾代理某新能源车企IPO项目,其因电池技术专利诉讼未充分披露,不仅被要求补充法律意见书,还导致发行价区间下调10%,这充分说明法律诉讼对公司上市的直接影响。

需警惕的是,不同类型的诉讼对上市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2023年某拟上市电商平台就因数据隐私集体诉讼被暂缓审议,尽管案件标的仅120万元,但交易所认为这可能影响商业模式可持续性。通常认为涉及核心技术、重大合同违约或行政处罚的纠纷,对公司上市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

结合办案经验,笔者认为法律诉讼对公司上市的影响机制主要有:1.可能引发招股书"重大事项遗漏"的合规性质疑;2.暴露出公司治理结构缺陷;3.直接影响发审委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例如某生物制药企业因药品专利侵权败诉,直接导致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取消审议。

给拟上市企业的三点建议:1.建立涉诉事项动态监测系统,重点关注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高频风险领域;2.重大诉讼披露要把握"实质性判断"标准,既不能隐瞒也不宜过度渲染;3.可考虑通过仲裁调解、和解赔偿等方式降低法律诉讼对公司上市的冲击波。

值得深思的问题:若企业在聆讯前突发重大诉讼,是选择紧急和解(可能付出高额代价)还是坚持应诉(可能延误上市窗口期)?这个两难选择需要权衡哪些关键要素?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