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专利是全世界都受保护吗

专利保护的地域性问题一直是企业容易忽视的关键点。许多申请人常问"专利是全世界都受保护吗",事实上,专利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以2021年深圳某无人机企业为例,该公司虽拥有欧盟专利,但因未在东南亚国家申请,导致产品在泰国被仿制时陷入维权困境。

《专利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但需注意,这里的效力范围仅限于申请国境内。笔者曾代理过一起跨国侵权纠纷:D公司的节能技术在日韩获得专利后,未及时在中国布局,结果被竞争对手抢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造成重大损失。

实务中通常将PCT国际申请视为解决"专利是全世界都受保护吗"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2023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E公司案显示,通过PCT途径可以保留30个月的决策期。但笔者认为该制度仍存在两个缺陷:1.最终仍需进入各国审查程序;2.部分国家不承认PCT申请的优先权。

重要提示:1.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应当制定全球化布局策略;2.密切关注《巴黎公约》规定的12个月优先权期限;3.对于"专利是全世界都受保护吗"这个问题要有清醒认识——没有所谓的全球通用专利权证书。

思考题:如果发现某国存在专利侵权但尚未在该国申请保护,除了通过马德里体系补救外,是否可以通过其他国际条约主张权利?这个实务难题值得深入探讨。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