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保险金是什么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这类行为通常被认定为保险诈骗罪。实务中需注意,该罪名与合同诈骗罪在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上存在差异,具体案件需结合证据链和主观故意综合判断。
法条详细列出了五种典型情形:第一,虚构根本不存在的保险标的;第二,对事故原因作假或刻意夸大损失程度;第三,捏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第四,故意制造财产损失事故;第五,导致被保险人伤亡或疾病。以上行为若涉及金额较大(司法实践中多以1万元为起点),即可能构成骗取保险金犯罪。
笔者曾代理一起案件:投保人张某通过篡改医疗记录、虚报手术费用等方式,分两次向健康险公司申请理赔共计5.2万元。经查证,其行为属于编造虚假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最终法院以保险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此类案例表明,当前对骗取保险金的查处日趋严格。
需特别提醒的是:若骗保手段涉及纵火、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可能面临数罪并罚。单位实施犯罪的,除罚款外直接责任人亦需承担刑责。就连协助制作假材料的第三方专业人员(如医师、评估师),也可能被追究共犯责任。
实务建议:保险公司应建立多级审核机制防范内外勾结;消费者投保时务必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及标的物信息;发现可疑线索应及时固定证据并向经侦部门举报。
思考问题: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的普及,如何利用分布式账本特性从源头遏制骗取保险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