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樽律所】做电信诈骗判刑多久

电信诈骗判刑多久是许多家属最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量刑幅度确实较大,从拘役、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都有可能,具体要看金额、手段、后果以及是否属于集团犯罪等因素。

实务中要认定构成电信诈骗,通常需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利用电话、短信或网络等远程方式实施欺骗;第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第三,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

实务中要认定构成电信诈骗,通常需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利用电话、短信或网络等远程方式实施欺骗;第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第三,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比如去年江苏某地有一个典型案例,一团伙伪装成电商客服以“退款操作”为由骗走多人共180余万元,主犯最终被认定为数额巨大,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关于电信诈骗判刑多久的标准,笔者认为虽然各地法院在细节把握上略有不同,但大体仍遵循以下尺度:数额较大(如3千至3万元)一般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内量刑;数额巨大(如3万至50万元)可能判处三至十年;如果金额超过50万元或情节特别严重——比如造成被害人重度抑郁或自杀——甚至可判十年以上或无期。尤其要注意的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或屡次作案的,即便单笔金额不大也可能会被从严惩处。

笔者建议普通群众做到“三不”: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盲目转账汇款。一旦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并报警。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在当前AI语音合成、虚拟号码等技术滥用加剧的形势下,如何从立法和证据规则层面进一步强化对新型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