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公司财产属于法人还是股东

从法律实践来看,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东身份其实是两码事,这点很多创业者容易搞混。《公司法》第十三条写得明明白白:法定代表人得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来当,还得依法办登记。换句话说,就算不是股东,只要符合条件也能当法定代表人。举个实际例子——2022年杭州有家科技企业就请了位行业专家做法定代表人,这位专家根本没持股,但全权负责技术和管理,而三位股东只投钱、不插手运营。这种安排挺常见的,尤其适合那些股东想纯做财务投资的情况。

这里要划个重点:公司财产属于法人自己所有,可不是股东的私人财产。日常经营中签合同、办业务,只有法定代表人签字才算数,股东没授权的话压根不能代表公司行动。笔者发现不少初创企业会在这儿栽跟头——总觉得“我出了资就能说了算”,其实不然。股东能享受分红没错,但资产处置权在公司手里。像前面那家科技公司,有一次采购合同差点黄了,就因为股东自作主张签了字,最后只能补办法定代表人签字才避免纠纷。这也再次说明:公司财产属于法人财产,股东不能随便动用。

到了清算阶段,这个问题更得多加小心。如果公司破产了,剩余财产是先还债再按出资比例分给股东,法定代表人这时早没管理权了。值得重复的是:公司财产属于法人独立资产,清算时得严格按法律顺序来,法定代表人绝不能私自处理。笔者之前经手过一个案子:某制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破产期间偷偷把设备转走了,结果被法院判定侵权赔了一大笔钱。这教训够深的——再着急也不能动公司的资产。

实务建议:1.最好在公司章程里写清楚法定代表人的权限边界;2.股东想表达意见得走股东会程序;3.签重要文件前务必核对法定代表人身份;4.一定做好公司财产和股东个人财产的隔离。

思考问题:万一法定代表人和大股东想法不一致时该怎么处理?既要尊重经营自主权又得照顾资本方决策权。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