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骗婚不还钱的情况,当事人完全可以选择报警处理。我国《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实务中这类案件通常具有三个典型特征:1.虚构优越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2.交往过程中频繁以各种理由借款。3.收款后刻意回避见面或拖延还款。
笔者曾接触过一个典型案例:2022年杭州某企业高管李女士遭遇"海归精英"骗局,对方以代购奢侈品为由骗取72万元后失联。经警方调查发现,该嫌疑人同时与5名女性保持恋爱关系,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这个案例充分说明,骗婚不还钱能报警吗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关键在于及时收集证据。
从法律实务角度需特别注意:1.微信转账备注要写明款项性质。2.大额借贷务必要求出具书面借条。3.保留共同消费的票据凭证。笔者认为,当涉案金额超过5000元且对方有明显逃避行为时,就应当立即启动刑事报案程序。
给受害人的具体建议包括:首先通过公证固定电子证据;其次向公安机关提交完整的证据链;最后可考虑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值得思考的是:若嫌疑人将赃款转移至境外账户时,受害人该如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骗婚不还钱能报警吗这类疑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已明确将婚恋诈骗纳入普通诈骗罪规制范畴。只要能够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实施了欺骗行为即可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