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额度用完了怎么办?这是很多参保人就医时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当个人账户余额不足时确实需要自行承担医疗费用。
笔者经办过这样一个案例:2022年北京退休职工张某因冠心病多次住院治疗,年度医保报销额度在10月份就已用完。其子女通过咨询医保局发现,北京市对重大疾病患者设有"超限额补充报销"政策,最终成功申请到额外5万元的报销额度。
遇到医保额度用完了怎么办的困境时,建议从三个层面考虑解决方案:1.政策层面可查询当地特殊病种补助、大病保险等补充保障;2.家庭层面可利用医保家庭共济功能;3.个人层面可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进行风险转移。需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补充报销政策存在较大差异。
实务中常见误区是认为额度用完就只能完全自费。实际上像深圳等地推行"分段式报销",超过基本额度的部分仍能按比例报销。笔者认为,建立医疗费用预警机制很重要,当年度医保使用量达到80%时就应提前规划。
给出三点具体建议:1.定期登录当地医保APP查询额度使用情况;2.慢性病患者尽量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以节省额度;3.保留所有医疗票据原件以备后续追溯报销。值得思考的是:在DRG付费改革背景下,医院控费与患者保障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特别提醒,"医保额度用完了怎么办"绝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解决。《社会保险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保待遇的,除追回资金外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