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诈骗170万判多少年

诈骗170万判多少年一直是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刑法第266条,这个金额已经达到"数额特别巨大"标准,基准刑就是10年以上。但实务中法院会综合考量很多因素,比如去年广州有个案子,骗子冒充投资经理骗了170万,因为有自首和退赃情节,最后判了9年。

笔者处理过的案件显示,这类诈骗案有3个关键辩护点:1、是否构成单位犯罪(责任分摊可减轻刑期)。2、资金流向能否证明部分属于民事借贷。3、是否存在被害人过错因素。2022年苏州就有个案例,因为被害人多次要求高额回报被改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认定直接影响量刑。比如诈骗170万判多少年这个问题,对负责取现的马仔可能就判3-5年;二是既遂未遂金额要分开计算。去年成都某案中,虽然合同金额是200万但实际到手170万,法院就是按170万来认定的。

实务建议:1、第一时间做审计报告区分涉案金额性质。2、退赃时优先退还特定被害人(如老年人)。3、收集能证明非预谋犯罪的证据(如正常经营记录)。思考题:当嫌疑人同时涉嫌诈骗170万和职务侵占100万时,辩护策略该如何调整?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地域差异。同样是诈骗170万判多少年这个问题,江浙地区近年普遍比北方量刑重1-2年。特别是涉及P2P、虚拟货币等新型诈骗手段的案子,上海某平台业务员就因为发展下线骗了173万被判11年。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