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了吗"的疑问,目前法律层面并未调整,仍然是五险一金。社保缴纳分为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两种情形,实务中需注意补缴规则的不同。
用人单位补缴没有时间限制,只需为员工累计缴满15年即可。例如,某科技公司因疏忽未为员工张某缴纳2018年至2020年社保,2023年发现后仍可全额补缴,不影响张某权益。而个人补缴则需满足退休前缴满15年的硬性要求,缺多少年补多少年。比如自由职业者李某已缴费12年,退休前需补足3年费用才能领取养老金。
法律依据主要见于《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用人单位需自行申报并足额缴纳社保费;职工个人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未足额缴费时,社保征收机构可责令限期补缴或采取强制措施。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细化执行程序:第十六条至第二十条规定了社保经办机构发现欠费后5日内发出补缴通知;用人单位5日内未补缴的,可启动银行查询、划拨等强制程序。例如2022年上海某餐饮企业因漏报缴费基数被责令补缴;逾期后账户资金被直接划拨。
笔者认为实践中单位补缴虽无时间限制;但延迟缴费可能产生滞纳金;个人补缴则需密切关注缴费年限缺口;避免临近退休时因年限不足影响待遇。尤其要注意的是,"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了吗"的传言不实——生育保险已于2019年并入医疗保险;但险种数量仍统称为五险一金。
实务建议:1.用人单位应建立社保自查机制以避免欠费风险;2.个人可通过官方渠道定期核对缴费记录确保无误;3.保留工资单和缴费凭证作为维权依据。思考问题:跨省就业人员的多地社保年限如何合并计算?
"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了吗"实为政策误解;当前制度保持稳定。企业和个人均需依法履行义务以规避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