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破裂时,夫妻一方有过错财产分割问题往往成为争议焦点。民法典第1087条明确规定,离婚时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但实务中法院会综合考量过错程度、子女抚养等因素适当调整比例。
笔者曾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刘女士因丈夫长期赌博欠债起诉离婚。法庭审理发现其丈夫三年间累计输掉家庭存款68万元,最终判决夫妻共同房产按6:4比例分割(倾向无过错方),并判令过错方补偿15万元。这类裁判体现了"照顾无过错方"的司法导向。
关于过错认定的三个要点值得关注:1.必须达到重婚、同居、家暴等法定严重程度;2.日常争吵或短暂暧昧一般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过错;3.举证责任完全在主张方。去年上海某案件中,原告因仅能提供模糊的酒店监控录像,最终未能获得赔偿。
实务中建议注意:1.收集证据要注重合法性,私家侦探偷拍的视频可能被排除;2.主张损害赔偿不宜超过家庭年收入的3倍;3.调解阶段可尝试用财产折抵赔偿金。有个思考题:若过错行为发生在婚前但在婚后被发现,能否影响财产分割?
特别提醒的是,即便确认存在夫妻一方有过错的情形,其基本生活保障仍受法律保护。2022年北京某判决中,出轨方仍分得40%财产份额,法官明确指出"惩罚不等于剥夺生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