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遗嘱的效力是怎么认定的

遗嘱的效力是怎么认定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民法典第1143条明确规定,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要件才有效。笔者代理过一起典型案件:王女士生前用手机录制视频遗嘱,虽然内容清晰但因缺少见证人全程在场,最终被法院认定无效——这充分说明形式合规的重要性。

实务中判断遗嘱的效力是怎么认定的,通常需要把握三个维度:1. 立遗嘱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建议保留近期精神鉴定报告);2. 是否符合特定遗嘱类型的形式要求(如打印遗嘱需每页签名);3. 是否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去年某上市公司创始人的遗产纠纷案就因第二点败诉,损失上亿资产。

特别提醒注意代书遗嘱这个"重灾区"。根据笔者经验,至少60%的代书遗嘱被推翻都是因为:1. 见证人选择不当(如让继承人朋友担任);2. 签署流程不规范(未注明具体时间);3. 内容表述模糊(出现"大概""可能"等不确定表述)。

关于遗嘱的效力是怎么认定的最新趋势是:法院越来越注重实质审查。比如2023年杭州某案件中,尽管公证遗嘱形式完备,但因立嘱时老人患有中度痴呆症仍被判定无效。这提示我们不仅要关注"纸面合规",更要确保立嘱人真实意思表示。

给读者的实用建议:1. 优先考虑公证或律师见证;2. 对特殊财产(如数字资产)要单独约定;3. 定期更新遗嘱并保留历次版本。值得思考的是:当AI技术能完美模仿笔迹和声音时,现行遗嘱效力认定标准是否需要革新?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