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诈骗案普通员工会被判刑吗这个问题,法律界一直存在实务争议。根据《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笔者接触过一个典型案例:某保健品公司涉嫌诈骗案中,客服人员李某虽然
2025/08/27诈骗5000万判多少年这个问题,在法律实务中属于重罪范畴。根据《刑法》第26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金额超过50万元就构成"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而5000万的涉案金额,在司法实践中基本都会顶格量刑。笔者
2025/08/27关于"有欠条算诈骗吗"这个常见疑问,法律实务中需要区分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根据《刑法》第26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笔者曾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王某向陈某借款50万元用于
2025/08/27诈骗罪38万判多少年?这是很多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金额在30-50万元之间的属于"数额巨大"档次,依法应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实务中法院会综合全案情节作出具体判决。比如2022年杭州某区法院审理的李某
2025/08/27关于在诈骗公司上班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案情来分析。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诈骗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认定罪责的关键要件。实务中常见的情况是,普通行政人员往往因缺乏主观故意而不被追责。笔者曾接触过一个典型案例:某投资公司
2025/08/27关于主播通过情感诱导获取打赏是否构成诈骗,法律界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的成立必须满足"虚构事实+非法占有目的+财产处分"这三个核心要素。实务中主播聊感情骗刷礼物的案件,往往就卡在如何证明主观故意这个关键点上。比
2025/08/27遇到诈骗上当了怎么办?别慌!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但实务中追回损失更需要技巧。今天咱们聊聊维权实操要点。去年深圳有个真实案例(当事人化名李先生):他被"冒充公检法"骗走120万,关键是他做了三件事:1.通话全程
2025/08/27注册公司时,认缴制和实缴制的区别往往让创业者感到困惑。根据现行《公司法》规定,这两种出资方式在操作流程和法律效力上存在本质差异。实务中常见的情况是,90%以上的普通行业公司选择认缴制,只有特殊行业才被强制要求实缴。举个具体例子:2023
2025/08/27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当事人经常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只有欠条没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债权人仅凭欠条起诉的,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交付方式等因素综合判断。这说明法律并未将转账记
2025/08/27关于7年前的借条还能起诉吗,法律上确实存在可能性。根据《民法典》第189条规定,分期履行的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起算。比如2020年签订的三年分期还款协议,即便首笔借款发生在7年前,只要最后一期到期日在3年内,债权人仍可主张全部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