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什么是贷款阴阳合同

在贷款业务中,什么是贷款阴阳合同?通俗来讲,它是指借款方和出借方私下签订两份内容不同的协议:一份是表面合规的“阳合同”,用于应付外部审查或登记,但往往不反映真实交易;另一份是“阴合同”,载明双方实际约定的利率、费用等关键条款,这才是真正履行的依据。这种操作常被用来规避利率上限、税收或监管要求,属于高风险行为。

从法律角度看,《民法典》第146条指出,虚假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无效,而隐藏的真实行为效力需单独判断。这意味着阳合同很可能因虚假而被认定无效,阴合同则需审查其内容是否合法——比如若实际利率超过法定保护上限,部分条款可能被调整或无效。此外,第154条强调,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无效;第157条则规定了无效后的财产返还和过错赔偿规则。实务中什么是贷款阴阳合同的争议焦点常在于:阴合同中真实条款是否有效?

举个虚构案例说明:2023年,某个体户为快速获得资金,与某小贷公司签订阳合同约定年利率6%,但阴合同中实际利率高达18%,且附加了高额服务费。后因借款人逾期被起诉,法院认定阳合同无效,阴合同虽真实但超出法定利率保护范围的部分无效,最终按LPR的4倍调整利息。笔者认为什么是贷款阴阳合同的本质问题在于:它试图通过形式合规掩盖实质不公平。

对于各方当事人来说需注意:参与什么是贷款阴阳合同的安排不仅可能导致合同部分无效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实务建议包括:1.始终确保书面合同与口头约定一致;2.对高息或附加费用要求明确书面说明;3.借贷前咨询律师评估合规性;4.保留所有谈判记录和付款凭证作为证据。

最后留一个思考问题:在当前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背景下除了法律风险外什么是贷款阴阳合同学同还可能引发哪些社会信用问题?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