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网络诈骗是什么

网络诈骗是什么?通俗讲就是通过互联网编造虚假信息或掩盖事实真相,非法获取他人较大金额财产的行为。这类犯罪常见于虚假理财平台、伪装客服退款、钓鱼网站等场景,核心在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并实施了欺骗手段。笔者认为,虽然作案空间转移至线上,但其本质与传统诈骗罪一脉相承。

法律层面主要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需特别注意,《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对集资诈骗罪另有规定——例如假借区块链投资名义向社会公众募资,刑期起点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实务中曾有一个典型判例:2023年某省法院审理的“虚假跨境物流赔付”案中,被告人冒充国际快递客服,以包裹丢失补偿为名诱骗受害人缴纳保证金,累计骗取人民币120万元。法院根据资金流水与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年。该案表明网络诈骗的取证重点已转向电子数据链的完整性审查。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防范网络诈骗需注意三点:首先警惕陌生链接和异常高收益承诺;其次验证平台官方资质与联系人身份;最后务必保存转账凭证和沟通记录。若不幸受损却无法锁定具体嫌疑人,仍可通过民事诉讼起诉收款账户持有人追偿。值得思考的是:当跨国网络诈骗涉及境外服务器时,电子证据的跨境调取如何突破司法实践难题?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