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樽律所】有钱还办低保能构成诈骗吗

在办理低保过程中,如果遇到声称能通过特殊渠道代办的情况,大家需提高警惕。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核心在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达到一定标准。通常认为,“数额较大”的起点在3000元左右,但具体金额各省可能有细微调整。实务中,“有钱还办低保能构成诈骗吗”这一问题常出现在案例中——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采取了虚假手段。

举一个虚构但贴近现实的例子:2023年,李某在某县宣称自己能“快速办理”低保资格,向10余名经济条件本不符合的申请人各收取6000元费用,总金额达8万元。实际上,李某并无任何特殊关系或能力,最终被以诈骗罪定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这个案例说明,“有钱还办低保能构成诈骗吗”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并骗取钱财,就可能触犯刑法。

笔者观点:笔者认为,“有钱还办低保能构成诈骗吗”不应只看申请人自身经济状况,而应聚焦于代办者的行为性质。即使个别申请人确实贫困,但如果中介通过伪造文件或虚假承诺收费,就属于典型的欺诈手段。司法实践中会重点审查主观恶意和客观骗术的结合。

此外,《刑法》第192条关于集资诈骗的规定也可能适用——如果行为人以代办低保名义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并形成规模,可能涉及更严重的罪名竞合问题。办案时需综合考量资金规模、欺骗方式和受害者范围等因素。

实务操作上建议:1.申请人应优先选择官方渠道提交低保申请;2.对任何收费代办服务保持怀疑态度;3.遇到可疑情况立即向当地民政或公安部门报告。“有钱还办低保能构成诈骗吗”是一个需要个案分析的问题。思考题:若行为人在案发后积极退赃并获得受害人谅解,法院在量刑时该如何平衡从轻情节与社会危害性?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