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借高利贷的后果

高利贷纠纷处理的核心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解释第26条明确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实务中常见放贷人通过"砍头息""服务费"等名目变相提高利率,这些都会被计入实际借款成本。

2021年杭州某案例就很有代表性:李某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20万,合同写明月息2%,但实际被扣除3万元"手续费"。经计算真实年化利率高达58%,法院最终判决超出36%的部分无需偿还。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高利贷的后果可能让借款人陷入债务深渊。

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民法典》第680条的配套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实务中很多当事人误以为"白纸黑字签了合同就必须还",其实违法条款自始无效。曾有当事人因5万元借款三年滚到30万,通过诉讼成功将债务核减至本金加合法利息。

风险防范要点:1.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逐条核对费用明细。2.每月还款要备注"本金/利息"具体金额。3.收到暴力催收立即报警并做伤情鉴定。

延伸思考:如果借款人用房产抵押借了高利贷,资不抵债时该如何自救?笔者的建议是尽快启动司法评估程序,避免抵押物被低价处置——这正是许多高利贷的后果中最具破坏性的环节。

需要警惕的是,现在有些机构用"消费分期""信用卡代偿"等新形式掩盖高利贷本质。无论包装如何变化,记住36%的年利率红线就是守护财产安全的生命线!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