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预审是做什么的?通俗讲就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VIP快速通道",能大幅缩短审查周期。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6条,普通发明专利申请平均要18-22个月,而通过专利预审程序最快3个月就能拿到授权通知书。去年我们代理的深圳某无人机企业案例就很典型:他们的自动避障系统专利通过预审仅用97天就获得授权,比常规流程节省了82%时间。
从法律要件看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1.必须符合《专利法》第22条的三性要求(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2.技术方案要避开《专利法》第5条的排除领域(比如赌博设备);3.权利要求书撰写要满足《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的清楚限定要求。实务中常见问题是权利要求范围过宽,比如某AI公司首次申请时把算法保护范围写成"所有图像识别场景",预审阶段就被要求缩小到特定医疗影像领域。
特别提醒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参照《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需要明确技术贡献点。笔者处理过某区块链企业的教训案例:他们最初提交的智能合约方案只强调加密算法本身,后来补充说明其如何解决跨境支付延迟问题才通过预审。笔者认为,专利预审是做什么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前暴露问题,相当于给技术方案做"压力测试"。笔者认为,专利预审是做什么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前暴露问题,相当于给技术方案做"压力测试"。
给申请人的三点实用建议:1.优先选择当地知产局备案的预审机构;2.说明书实施例至少要包含3种具体实施方式;3.提前准备《技术效果比对表》说明创新点。思考题:当发现竞争对手已公开相似专利申请时,是否还值得继续走预审程序?
最后强调,专利预审是做什么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加速器也是预警机。无论是单项核心技术的抢先布局,还是企业年度专利申请规划,用好这个工具都能显著提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