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村卫生室医保监管存在的问题

村卫生室医保监管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发展的瓶颈。以笔者经手的浙东某市案例为例,该地要求新建卫生室必须达到120㎡标准,但实际拨付资金仅够建设80㎡,导致多个村出现"半拉子工程"。这种投入不足的现状,使得约37%的村卫生室不得不通过借贷方式完成基建。

在人员管理方面,2022年粤西某县发生的典型案例值得关注:因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3个月内连续5名驻村医生申请调离。该案例反映出两个深层矛盾:一是偏远地区补贴标准过低(每日交通补助仅15元),二是继续教育机会匮乏。笔者认为,现行政策对乡村医生的职业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产权纠纷是影响村卫生室医保监管效能的另一难题。如中原某县出现的典型案例:村委会将闲置校舍改建为卫生室后,主张享有资产处置权;而卫健部门则认为应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这类争议往往需要耗费大量行政资源进行协调。

药品管理漏洞在检查中频繁暴露。近期对华北某市30家村卫生室的突击检查发现:28%存在过期药品未下架情况,15%的处方笺未按规定保存。究其根源在于监管力量薄弱——平均每个乡镇仅有1名专职稽查员负责25个行政村。

实务建议:1.推行"以奖代补"机制,对达标的村卫生室给予后续运营补贴。2.建立乡村医生职称评定绿色通道。3.制定统一的共建资产管理办法。

思考题:在财政吃紧的地区,如何通过创新融资模式解决村卫生室医保监管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