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170万判多少年?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里的"数额特别巨大",司法解释明确规定50万元以上即构成。
笔者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例:2022年上海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虚构名校保送项目,骗取37名家长共计170万元学费。该案中,法院最终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3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基准刑是十年起,但具体到诈骗170万判多少年时,法官会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是否主动退赔违法所得;2.是否取得被害人谅解;3.有无自首、立功等法定从宽情节。
实务中需特别注意几个关键点:首先,不同地区对量刑尺度的把握可能存在差异。比如同样诈骗170万判多少年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可能相对从严;其次,若造成投资人倾家荡产等严重后果的,即便金额略低于170万也可能顶格量刑。笔者曾参与辩护的一起案件就因导致多个家庭破裂而被重判十五年。
给当事人的三点建议:1.案发后立即寻求专业刑事律师帮助;2.尽最大努力退赃退赔(哪怕部分退还);3.如实供述的同时注意固定有利证据。值得思考的是:当涉案金额刚好超过50万元标准不多时(如本案的170万),是选择认罪认罚争取从宽还是作无罪辩护更为有利?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然诈骗170万判多少年的法律规定明确,但实际判决存在一定弹性空间。去年北京某私募基金诈骗案中,被告人通过全额退赔170万元本金并额外补偿利息损失,最终获得十年有期徒刑的最低刑期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