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樽律所】怎么写借条才受法律保护

怎么写借条才受法律保护?这是民间借贷中最关键的实务问题。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不过笔者建议,即便是亲友借贷也最好立字为据。

去年深圳就发生过一个典型案例:王某通过微信转账借给表弟30万,双方只在聊天记录中简单确认了借款事实。后因表弟拒不还款,王某起诉时才发现聊天记录已部分删除,最终因证据不足败诉。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怎么写借条才受法律保护绝非小事。

结合司法实践,笔者认为有效借条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标题应明确写"借条"而非"欠条",二者法律性质不同。2.必须写明"今借到"而非"今借",前者表示款项已实际交付。3.利率约定要具体(如年利率10%),切忌写"按银行利息计算"等模糊表述。4.最好约定管辖法院,避免日后维权成本过高。

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要求,大额现金交付需说明资金来源。比如2021年上海某案件中,原告声称用保险箱里的200万现金出借却无法说明来源,最终被认定借贷关系不成立。

实务中建议采取这些措施:1.超过5万元的借款务必让借款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2.通过银行转账时备注栏要写明"借款"。3.可要求借款人配偶作为共同债务人签字。4.定期催收并保留凭证以防诉讼时效过期。

留个思考题:如果借条上写的金额与实际出借金额不一致(比如预先扣除利息),这种情况下法院会如何认定本金?这涉及到民间借贷中的"砍头息"问题。

记住怎么写借条才受法律保护的终极秘诀:要素完整+交付证明+合法利息。与其事后花十万律师费打官司,不如花十分钟把借条款项写清楚。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