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樽律所】诈骗犯罪金额认定是多少

诈骗犯罪金额认定是量刑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刑期长短。根据现行司法解释,诈骗金额分为三个档次:3000-1万元为"数额较大",3-10万元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则构成"数额特别巨大"。但需注意,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调整具体标准。

笔者曾接触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深圳某电商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促销活动骗取消费者预付款共计42万元。虽然部分受害人未报案,但法院根据已查实的交易记录和银行流水,最终认定诈骗犯罪金额达到"数额巨大"标准。这个案例反映出电子证据在金额认定中的重要性。

关于诈骗犯罪金额认定的几个要点值得关注:1.既遂部分才计入犯罪总额;2.共同犯罪中所有参与者均对总金额负责;3.多次作案的累计计算;4.财物价值按案发时市场价折算。笔者认为,这些规则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需要结合具体案情把握。

实务建议:律师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重点审查资金流向证据的完整性,特别注意区分既遂与未遂部分。同时要了解当地司法实践中对诈骗犯罪金额认定的特殊惯例。

思考问题:当被害人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完整损失证明时,如何平衡有利于被告原则与打击犯罪的现实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涉案金额在不同地区可能适用不同量刑标准。例如某跨省诈骗案中,50万元在发达地区可能仅构成"数额巨大",而在经济欠发达省份就可能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这种差异给辩护工作带来挑战。

最后提醒,《刑法》第266条规定的量刑幅度与诈骗犯罪金额严格对应。办案人员必须准确理解司法解释中关于金额计算的特殊规定,比如虚拟货币等新型财产的估价方法。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