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诈骗犯罪金额认定是多少

诈骗犯罪金额认定是量刑的关键依据,司法实践中通常分为三个档次。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数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构成"数额较大",3万元至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而50万元以上则达到"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但需注意,各省高院有权在20%幅度内调整具体标准。

笔者经办过一起典型案例:2021年上海某教育培训机构虚构名校合作项目,骗取家长"择校费"。虽然单笔金额多为2-3万元,但因涉及87名被害人且总金额达196万元,法院最终按照诈骗犯罪金额认定的最高档量刑。这类案件往往面临证据收集难题,建议重点调取转账记录、收据等书面凭证。

关于跨区域案件的诈骗犯罪金额认定问题,实务中常出现争议。例如某电信诈骗团伙通过网络针对不同省份受害人实施诈骗,各地立案标准可能存在差异。此时一般以主要犯罪行为实施地或多数被害人所在地的标准为准。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犯罪增多,亟需出台更细化的跨地域案件管辖与金额认定规则。

值得探讨的是:当诈骗对象为游戏装备、网络虚拟财产等新型财物时,如何准确进行价值认定?目前司法实践多参考市场交易价格或被害人实际支出成本。

给办案人员的三点建议:1.对于分期支付的诈骗款项应当累计计算;2.共同犯罪中要区分主从犯的涉案金额;3.及时委托专业机构对新型虚拟财产进行价值评估。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