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结婚在法律上意味着什么

结婚在法律上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简单的浪漫宣言,而是两个人在法律层面建立具有权利义务的配偶关系。根据《民法典》规定,从领到小红本那一刻起,双方就自动进入法律预设的"婚姻模式"。

实务中最容易踩坑的是财产问题。笔者代理过这样一个案例:2022年北京朝阳区一对夫妻,丈夫婚前全款买房但婚后加名,离婚时法院判决房产为共同财产。这就是结婚在法律上意味着财产混同的典型例证。《民法典》第1062条明确规定:1.婚后收入默认共有;2.婚前财产转化可能改变性质;3.继承所得也可能成为共同财产。

另一个关键点是身份关系的变化。

另一个关键点是身份关系的变化。去年深圳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妻子重病期间,丈夫拒绝签字手术,最终被追究遗弃罪。这说明结婚在法律上意味着相互扶养已成为法定义务,包括:1.生活照料义务;2.医疗决策权;3.经济支持责任。

笔者认为现代人尤其要注意的是,结婚证就像法律关系的"总开关"。它会产生三大连锁反应:1.自动获得法定继承人身份(第一顺位);2.产生日常家事代理权;3.形成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建议每对新婚夫妻都应当:查看对方的征信报告、做全面的婚检、明确家务分工方案。

留个实务思考题:如果夫妻一方偷偷把婚后收入全部转给父母,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该如何定性?(提示:结合《民法典》第1066条分析)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