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夫妻财产如何分配一直是家事案件的核心争议点。民法典第1087条确立了"协议优先,判决补充"的原则,但实务操作远比法条复杂得多。
以2022年上海某区法院审理的典型案件为例:夫妻共同还贷的婚房增值部分,法院最终判决女方获得60%份额。这是因为女方不仅承担了更多家庭开支,还保留了完整的还款凭证。笔者认为,这个案例充分说明证据保留在财产分割中的重要性。
关于特殊财产处理需注意三点:1、知识产权收益要区分创作时间和收益取得时间(如作家陈某的版税收入被认定为共同财产)。2、人身损害赔偿金原则上属于个人财产(退役军人赵某的伤残补助未被分割)。3、继承所得需看是否经过夫妻共同处置(王某将继承的古玩变卖后款项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值得关注的是虚拟财产的分配难题。深圳某网红离婚案中,双方对抖音账号200万粉丝的商业价值产生争议。法院最终参照同类账号交易价格进行折价补偿。这种新型案例预示着未来财产分割的发展方向。
实务贴士:1、婚前协议可约定特定财产归属;2、警惕对方通过虚假债务转移资产;3、涉及境外财产建议尽早做法律查明。思考延伸:如果婚前购房婚后共同还贷,但房产证未加名,离婚时该如何主张权益?
在处理离婚后夫妻财产如何分配问题时,既要把握"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也要充分考虑家务劳动贡献等隐性因素。毕竟法律追求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数学平分,而是实质公平。毕竟法律追求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数学平分,而是实质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