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家暴的父亲对孩子长大的成长影响

在处理涉及家暴的法律案件时,法官和律师都需要特别关注施暴父亲对孩子成长造成的长期负面影响。《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行为,这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提供了法律基础。

去年某地法院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中(案例编号:2023民离字第XX号),母亲提交的监控视频显示,8岁女儿每次见到醉酒父亲回家就会发抖躲藏。这种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在成年后仍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创伤症状。笔者认为,这类案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暴力循环的代际传递现象。

从司法实践来看,家暴的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通常表现在:1. 大脑发育受损,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会影响前额叶发育。2. 社交能力缺陷,这类孩子在学校更容易成为霸凌对象或实施霸凌。3. 自我价值感低下,75%的受虐儿童存在持续的自卑心理。

实务中需注意三个要点:1. 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可有效制止暴力升级。2. 伤情鉴定最好在24小时内完成。3.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可要求禁止施暴者接近学校等场所。

值得深思的是:当教师发现学生身上有可疑伤痕时,是否应当突破"不干涉家务事"的传统观念主动干预?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