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结婚的份子钱属于父母还是新婚夫妻

关于结婚的份子钱属于父母还是新婚夫妻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法典虽未直接规定礼金归属,但第1062条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可作为裁判依据。

笔者曾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2022年上海某区一对新婚夫妇离婚时,就28万元礼金产生争议。经查证发现:1、婚宴场地费12万元由女方父母支付;2、婚纱摄影等6万元由男方承担;3、剩余10万元为新人朋友直接赠送。法院最终判决采用"谁出资谁受益"原则,按比例分配了这笔结婚的份子钱。

需特别注意三个关键点:1、宾客明确指定受赠人的(如红包标注"给新娘买首饰"),应尊重赠与人意愿;2、父母垫付的婚庆费用超出当地平均水平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对子女的赠与;3、传统习俗中"回礼"义务通常由实际收受人承担。

实务建议:1、建议新人在婚礼前与父母书面确认费用分担方案;2、不同来源的礼金最好分开存放并做好备注;3、对于大额人情往来,保留完整的收支凭证至少五年。

延伸思考:若婚礼后收到的迟来礼金,在夫妻已分居但未离婚期间该如何认定归属?这涉及到对财产取得时间节点的特殊认定规则。

在处理结婚的份子钱属于父母还是新婚夫妻这类纠纷时,笔者建议优先考虑三点:资金实际流向、当地婚俗习惯以及各方举证能力。毕竟法律不仅要讲条文,也要讲情理。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