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类似商标试图逃脱惩罚
厦门海关查获侵权卫生巾137.5万张
2019年5月,福建某进出口公司申报向委内瑞拉出口一集装箱卫生巾,并申报“无品牌”。 厦门海关在审核单证时认为,卫生巾属于涉及公众健康安全的商品,申报无品牌情况不常见,因此重点查验。 开柜检查后发现,共有137.52万片卫生巾。 卫生巾单包装上明显印有“aIvvays”品牌,与报关单上申报的“无品牌”明显不符。 查验海关人员经查询知识产权律师,未查到“aIvvays”品牌的商标注册信息。 该公司声称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客户已为该品牌申请商标注册,但因正在办理中而未备案。 海关查验员对该标识进行仔细辨认后,发现该标识与美国宝洁公司的“always”商标极为相似,存在侵权可能性。
厦门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案调查过程中,货物上的近似商标无法通过系统直接查询。 目前,在海关总署有效登记的知识产权中,仅商标权就有4.78万件,大幅增长。 海关人员定位侵权商标、识别涉嫌侵权商品的困难,也是本案入选总局十大案件之一的关键。
案例二:申报拆分单规避监管
厦门海关查获系列分单报关侵权案件
2019年7月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厦门海关在对永康市一家贸易公司申报出口吉布提的报关单进行风险分析时,通过大数据筛选出另一条信息。 与报关单是同一家贸易公司。 相同的航程,相同的目的地国家。 经调取详细信息,进一步发现两批货物的境外收货人、指定起运港、货名等信息相同。 这一现象引起了海关的重视。 初步认为,存在公司故意拆分订单、分担风险的可能。 立即将上述两份高风险报关单挂钩锁定。 经检查,发现上述两个集装箱内装有基本相同款式的侵权商品。 涉嫌休闲鞋涉及国内外多个品牌,经权利人确认为侵权产品。
针对这种新的侵权方式,厦门海关建立了“风险线索关联处理机制”,对报关技术、航线特点、物流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将单条风险线索与同船报关单、舱单进行比对。数据、物流数据,并进行关联 根据收发货人、产品名称、航线、物流信息、申报方式等因素,筛选出同船高风险侵权货物,进行延伸风险处置,查处典型案件。 2019年,共查获涉及10家企业拆解申报订单系列案件26起,共查获涉嫌侵权商品80万余件/对,案值871万元。
案例三:坚决对“拆散”、“蚂蚁搬家”式侵权行为说不
福州海关通过寄递渠道查获系列侵权包裹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通过“拆散”、“蚂蚁搬家”等形式将侵权商品邮寄出境的问题逐渐显现。 通过寄递渠道的侵权行为愈加频繁,这给海关执法带来了挑战。
2019年,福州海关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开展“飞龙行动2019”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把打击寄递渠道侵权行为作为重点工作。 依托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加强对邮政包裹、快件和跨境电商渠道进出口货物的监督检查,有效拦截“拆散”、“拆散”等侵权违法行为。 “蚂蚁移动风格”。 全年通过配送渠道共查获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2320批次,查获侵犯“NIKE”等30多个品牌的运动鞋、无线耳机、保温杯、手表、眼镜等商品5.18万件。 ”、“ADIDAS”、“LV”、“APPLE”被查获,查获侵权商品数量首次突破2000件,位居全国海关系统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