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印度提起法律诉讼需要多少钱?国樽涉外律师解读印度诉讼费用


在新立法框架和不断演变的司法实践推动下,印度诉讼费用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印度法律遵循 “费用随案件结果而定”和 “败诉方承担费用”的原则。诉讼费用通常采用简易评估方式,但印度各地法院也在尝试新的费用评估模式。


技术举措对提升费用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AI)和法律科技工具的广泛应用,降低了传统法律研究、文件分析、尽职调查和案件管理的成本,不过律师事务所也在加大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多家高等法院设立的专门知识产权庭,提高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成本效益 —— 截至 2024 年 6 月,德里高等法院知识产权庭已审结超过 60% 的原知识产权上诉委员会移交案件。


2024 年 2 月 7 日发布的《仲裁法专家委员会报告》是一项关键进展。该报告建议强制披露诉讼资助方,以确保透明度,并修订法律条文,明确仲裁员在第三方资助关系方面的披露义务。这一建议将对仲裁程序中费用的可预测性产生影响。


司法体系在费用效率方面也取得了进步。通过设立商事法院、推行电子立案系统及应用案件管理工具,商事案件的审结时间从 2020 年的 1445 天缩短至 2022 年的 626 天。然而,律师费用持续上涨,目前最高法院案件中,资深律师每次出庭费用高达 25,000 美元,远高于以往水平。


印度多个邦已对诉讼费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在线支付系统的推行也降低了交易成本。政府对数字化的重视,还通过在线电子立案系统降低了文件提交和案件查询的成本 —— 该系统目前可提供实时案件状态更新服务。


诉讼资助


第三方诉讼资助是指独立第三方为诉讼当事人提供资金支持,以覆盖诉讼费用,条件是若案件胜诉,第三方将获得部分胜诉收益。这种模式使资金有限的当事人能够提起合法诉求,否则他们可能因无力承担费用而放弃维权。近年来,包括印度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第三方诉讼资助作为提升司法可及性、平衡当事人经济实力差距的手段,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印度,第三方诉讼资助已从边缘领域走向主流。尽管目前尚无专门立法对其进行规范,但普通法原则(尤其是明确第三方诉讼资助本身不构成 “助讼”行为的原则)仍具有法律效力。最高法院在 “印度律师协会诉 A.K. 巴拉吉案”中裁定,只要诉讼资助协议不具有敲诈性且不违反公共政策,即应认定为有效。


在《破产法》框架下的破产程序中,诉讼资助(第三方资助)已成为重要工具。它能帮助破产企业启动重组程序,否则这些企业可能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推进相关程序。


需特别注意的是,尽管第三方诉讼资助获得允许,但最高法院 “强烈建议” 印度律师不得为其委托人提供诉讼资助。这一限制源于《印度律师协会规则》第 20 条和第 21 条 —— 该规则禁止律师签订以案件结果为条件的收费协议,也禁止律师购买或约定获取任何可主张权利的份额或权益。


近期的一项重要进展是 2023 年 5 月德里高等法院在 “Tomorrow Sales Agency 私人有限公司诉 SBS 控股公司案”中作出的判决。该判决明确,第三方资助方若既非仲裁协议签署方,也非诉讼当事人,则无需承担不利费用裁决(adverse costs award)的责任。法院强调,要求资助方承担其未同意的责任会产生反效果,并认可了第三方资助方在保障司法可及性方面的关键作用。法院指出:“若无第三方资助,拥有合法诉求的当事人可能因无力承担费用而无法提起诉讼,以追讨其依法应得的款项”,并承认在许多案件中,当事人之所以陷入资金匮乏困境,正是源于其寻求救济所针对的事由。


2024 年,“印度诉讼资助协会”成立,为该行业提供自愿自律机制并开展政策倡导工作。德里、孟买、金奈等地的法院已针对商事诉讼和仲裁中资助方的披露问题发布程序指引。在孟买国际仲裁中心(MCIA)和德里国际仲裁中心(DIAC)的机构仲裁规则下,披露资助方信息也已成为常规程序步骤。


这一发展趋势显著提升了司法可及性,尤其对商事争议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有利,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伦理、披露义务和利益冲突管理的监管问题。随着第三方诉讼资助获得更广泛认可,它在提升司法可及性(尤其是帮助有正当诉求但资金有限的当事人维权)方面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


免责声明

 

法律及程序可能发生变更。本文仅提供一般性信息,不构成法律建议。若您在印度遭遇法律纠纷,请立即联系我们咨询专业涉外律师。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