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德国提起法律诉讼需要多少钱?国樽涉外律师解读德国诉讼费用

诉讼费用


德国诉讼实行 “败诉方承担费用”(loser pays)原则:败诉方须承担自身及胜诉方的法律费用,包括法院费用和法定律师费。这一原则可有效遏制无理诉讼,确保胜诉方不会因诉讼产生经济损失。若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费用将根据胜诉比例进行分摊;若双方胜诉比例均等,可将费用相互抵消,即各方当事人自行承担律师费,法院费用则由双方平均分摊。

法院费用和律师费根据争议标的额,按照法定标准计算,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但这也意味着,若当事人聘请律师的实际费用超过法定律师费标准,即使该当事人胜诉,超出部分的费用仍需自行承担。

若存在被告无法追回费用的风险,法院可责令外国原告提供费用担保。费用担保通常以银行保函或现金存款的形式提供。

经济困难的个人可申请 “诉讼费用援助”,但需通过案件实体审查(即证明其诉求具有合理依据)。

最新动态包括:

数字化费用管理:电子提交和人工智能工具正不断简化费用计算和追偿流程。

费用上限:关于在群体性诉求中引入更灵活的费用上限机制的讨论仍在进行中。

综上,对于国际当事人而言,德国诉讼费用制度的清晰度和费用风险的可预测性是显著优势,这使得德国成为一个成本效益较高的诉讼地。


诉讼资助

德国允许第三方诉讼资助,且该制度在高额商事案件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资助方通常会承担原告的法律费用及可能产生的不利费用,作为回报,若原告胜诉,资助方将获得部分胜诉收益。目前,第三方诉讼资助行业主要实行自我监管,但要求具备透明度并避免利益冲突。例如,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 2019 年的判决中认定,归集诉求的特殊目的实体(SPV)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但为中止诉讼时效,需披露诉求的基础转让事实。总体而言,德国因其清晰的法律框架和可预测的诉讼费用,被第三方资助方视为具有吸引力的法域。

德国原则上禁止风险代理收费(contingency fees),仅在有限情况下(如申请诉讼费用援助被拒绝)允许采用该模式。

法律费用保险在德国应用广泛,个人和中小企业(SMEs)是主要投保群体。该保险可覆盖法院费用、律师费和专家费用等诉讼相关支出。

最新动态包括:

组合资助:将多个类似诉求打包进行集体追讨的 “组合资助” 模式日益增多。

监管规范:德国政府正考虑对第三方资助方实施更正式的监管,以确保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此举主要源于 2022 年提交给欧盟委员会的《沃斯报告》(Voss Report),该报告包含了关于欧盟范围内第三方诉讼资助监管的建议(目前存在较大争议)。

近年来,德国出现了组合资助、类似诉求打包集体追讨等创新资助模式。这些发展体现了德国诉讼资助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对商事当事人需求的响应能力。对于国际诉讼当事人而言,第三方诉讼资助和法律费用保险的可获得性,提高了其获得司法救济的可能性,并为其在德国提起或抗辩诉求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


免责声明

 

法律及程序可能发生变更。本文仅提供一般性信息,不构成法律建议。若您在德国遭遇法律纠纷,请立即联系我们咨询专业涉外律师。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