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律师事务所】中企运营希腊公司合规风险:股东责任、会议合规与退出策略

中国企业在希腊落地后,常因对 “股东 / 董事权责”“会议要求” 不熟悉引发内部纠纷,或在业务调整时因 “退出流程” 延误导致损失。本文结合希腊公司法实操细节,为中企梳理运营期合规要点与退出路径。


一、股东与董事权责:中企必须明确的 3 个边界


希腊公司实行 “权责分离”,中企需区分股东与董事的不同责任,避免混淆:


股东权责:仅以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主要权利是参与股东大会(如审批利润分配、公司改制),但需注意:若中企股东是 “代持”,需签订书面代持协议并在商业登记总局备案,否则代持关系可能不被法律认可。


董事权责:负责公司日常经营,需对 “管理过错” 承担责任(如隐瞒财务状况、违规决策)。中企外派董事需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若存在不实陈述,董事可能被追究个人责任,建议每月核查财务报表。


连带责任风险:除逾期缴税外,若公司从事侵权行为(如合同违约、产品质量问题),董事可能需与公司共同承担赔偿 —— 中企可通过为董事购买责任险,降低风险。


二、会议合规:中企最易忽略的运营细节


希腊法律对公司会议有明确要求,未合规可能导致决议无效:


股东大会:三类公司均需每年召开(会计年度结束后 9 个月内),审批资产负债表;S.A. 股东大会还需审批董事会薪酬、审计师免责等事项。中企股东若无法到场,可委托希腊本地代表(需出具授权委托书)参会。


董事会会议:仅 S.A. 需按需求召开,L.L.C.、P.C. 无强制要求,但建议中企通过公司章程约定 “重大决策需董事会决议”(如超过 10 万欧元支出),避免单人决策风险。


书面决议替代:若所有股东 / 董事一致同意,可通过电子邮件、书面签署方式作出决议(无需开会),但需保存完整记录 —— 这对跨时区的中企尤为便捷,可节省差旅与时间成本。


三、中企退出希腊:注销与股权转让的实操路径


当业务调整需退出时,中企有两种选择,需提前规划流程:


1.公司注销:需先完成清算(成立清算组、清缴税款、偿还债务),再在商业登记总局登记注销,全程约 6-12 个月。关键注意点:


注销前需结清员工工资、社保(若有本地员工);


银行账户需先注销,再提交注销申请;


若存在未缴税款,需先补缴并获取税务部门出具的 “完税证明”。


2.股权转让:中企可将希腊公司股权转给第三方(如当地合作伙伴),三类公司均允许自由转让(除非公司章程限制),流程包括: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需希腊律师审核,避免条款无效);


在商业登记总局更新股东信息;


缴纳股权转让相关税费(如印花税,税率 0.15%)。


需特别注意:若中企转让的是 S.A. 股权,需提前 30 天通知其他股东(若有),避免触发 “优先购买权” 纠纷。


中企运营希腊公司的 3 个实操建议


外派董事前,需培训希腊公司法核心条款(尤其是责任条款),可委托本地律师提供 1-2 次专项培训;


所有会议决议、合同需留存希腊语与中文版本,避免语言歧义导致的纠纷;


若计划长期运营,建议招聘 1 名希腊本地财务或行政人员,协助处理合规申报、政府沟通等事务。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