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埃塞俄比亚《仲裁与调解业务程序公告》(第 1237/2021 号)实施后,当地仲裁法律环境持续优化。2025 年,随着仲裁中心登记条例草案推进、双边投资条约(BITs)重新评估,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仲裁纠纷解决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结合最新法律动态,为企业提供仲裁策略调整建议,助力应对跨境纠纷。
一、2025 年核心动态:两大变化影响仲裁实践
当前埃塞俄比亚仲裁领域的两大动态,将直接改变企业的纠纷解决选择,需重点关注。
动态一:仲裁中心 “规范化” 提速,机构仲裁将成主流。此前,因联邦部长会议未颁布仲裁中心设立法规,当地仅存在亚的斯亚贝巴工商会及行业协会仲裁院(AACCSA AI)、埃塞俄比亚调解与仲裁中心(EMAC)等少数机构。2024 年底,埃塞俄比亚司法部发布《仲裁中心登记与许可条例草案》,明确仲裁中心的设立条件、监管要求,预计 2025 年将有更多公私实体设立专业仲裁中心。这意味着企业未来可选择的仲裁机构更多,且机构规则将更规范,临时仲裁的 “灵活性优势” 可能逐渐减弱。
动态二:BITs 重新评估,投资者 - 国家仲裁规则更清晰。埃塞俄比亚目前已生效 22 项双边投资条约(BITs),其中与中国的 BIT 虽未明确更新,但该国正以 “平衡投资者与国家利益” 为原则,重新梳理 BITs 中的仲裁条款。例如,在投资者 - 国家纠纷解决(ISDS)机制中,可能新增 “先协商再仲裁” 的前置程序,要求投资者与东道国先通过 6 个月协商解决纠纷,协商无果后才可启动仲裁。这一变化将延长纠纷解决周期,但也为企业提供了 “庭外和解” 的缓冲空间。
二、企业应对新策略: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规划”
面对埃塞俄比亚仲裁框架的新变化,企业需调整策略,将仲裁规划融入投资全流程,而非仅在纠纷发生后被动应对。
(一)合同签订阶段:锁定 “优质仲裁选项”
一方面,优先约定 “未来规范化仲裁中心”。在 2025 年仲裁中心新规实施后,企业签订投资合同时,可在仲裁条款中约定 “若埃塞俄比亚新设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仲裁中心,纠纷提交该中心仲裁”,或直接约定 “提交 AACCSA AI 仲裁”(该机构成立于 2002 年,实践经验丰富,且可能率先完成新规下的登记)。避免约定 “临时仲裁”,防止因未来机构仲裁更便捷而错失优势。
另一方面,结合 BITs 条款优化仲裁约定。若企业来自与埃塞俄比亚签订 BIT 的国家,可在合同中关联 BITs 仲裁机制。例如,在投资协议中约定 “因征收、国有化产生的纠纷,可依据中埃 BIT 提交国际仲裁”,利用 BITs 中 “更倾向保护投资者” 的规则,提升胜诉概率。需注意:若 BITs 新增 “协商前置” 要求,需在合同中明确 “协商期为 6 个月,自一方发出协商通知之日起算”,避免因协商程序不规范影响后续仲裁。
(二)仲裁程序阶段:善用法院协助,把控程序节奏
2025 年埃塞俄比亚法院对仲裁的支持作用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可在三个关键节点申请法院协助,提升程序效率。
第一个节点:仲裁员任命阶段。若双方无法就仲裁员达成一致,可在 30 天内申请联邦初审法院指定。申请时需提交 “仲裁员人选建议名单”,并说明人选的专业领域(如工程建设、跨境贸易),提高法院指定符合需求仲裁员的概率。
第二个节点:证据获取阶段。若被执行人拒绝提供关键证据(如财务报表、合同履行记录),可请求仲裁庭向法院申请 “证据保全令”,由法院强制调取证据。需注意:申请时需明确证据的具体位置、名称,避免因 “证据信息模糊” 被法院驳回。
第三个节点:临时措施阶段。若发现对方有转移财产、销毁证据的迹象,可在仲裁程序启动前或过程中,向法院申请 “冻结财产”“禁止销毁证据” 的临时措施。2025 年法院对临时措施的审查将更高效,通常在 15 日内作出裁定,企业需提前准备 “财产线索证明”“证据紧迫性说明” 等材料。
(三)裁决执行阶段:关注 “互惠原则” 与 “公共政策” 边界
在外国裁决执行中,企业需重点应对 “互惠原则” 与 “公共政策” 两大审查要点。针对 “互惠原则”:提前收集 “两国裁决互执” 案例。
例如,中资企业申请执行中国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时,可向埃塞俄比亚联邦高等法院提交 “中国法院执行埃塞俄比亚裁决” 的判决书,证明中埃之间存在执行互惠,避免被以此为由拒绝执行。针对 “公共政策”:在裁决作出前规避敏感内容。避免在仲裁请求中包含 “要求埃塞俄比亚政府改变产业政策”“涉及国家秘密信息” 等内容;裁决生效后,执行申请材料中需附加 “裁决不违反埃塞俄比亚公共政策的法律意见书”,由当地律师出具,增强说服力。
三、未来趋势预判:2025 年后仲裁环境三大走向
除现有动态外,埃塞俄比亚仲裁环境还将呈现三大趋势,企业需提前布局。
趋势一:虚拟仲裁将逐步认可。随着数字化推进,埃塞俄比亚可能在 2025 年后明确虚拟听证会的规则,企业可在合同中约定 “仲裁程序可通过视频会议进行”,减少跨境参会的时间与成本。
趋势二:专业仲裁领域逐步细分。未来可能出现专注于工程建设、农业投资、制造业等领域的专业仲裁中心,企业可根据纠纷类型选择对应中心,利用其专业规则与仲裁员资源。
趋势三:第三方资助可能破冰。尽管目前无第三方资助市场,但随着外资流入增加,埃塞俄比亚可能在 2025 年后出台相关监管规则,企业可关注这一领域,为大额仲裁案件引入第三方资助,降低资金压力。
2025 年埃塞俄比亚仲裁框架的更新,既带来了更多规范化、专业化的机遇,也对企业的仲裁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合同约定到程序推进,再到裁决执行,企业需全程精准把控规则细节,才能在跨境纠纷解决中实现权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