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

在合同纠纷处理中,准确适用《合同法》第107条是关键所在。该条款明确规定,当一方未能按约履行义务时,需承担继续履行、补救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核心法律依据,尤其在判定违约方责任时起到指导作用。

举个例子:2021年,上海X科技公司与Y制造厂签订设备采购合同,约定X公司需于6月底前交付定制设备。但由于供应链问题,X公司延迟交货一个月,导致Y厂项目停工并产生额外租赁费用。Y厂据此起诉索赔,法院援引《合同法》第107条,认定X公司行为构成违约,判决其赔偿直接经济损失及合理间接损失。此案例说明,违约行为不仅触发法律责任,还可能引发连锁商业风险。

从实务角度看,笔者认为合同条款的明确性至关重要。双方签约时需注意细化履行时间、违约责任计算标准等要素,以减少模糊地带。通常认为,结构清晰的合同不仅能防范纠纷,还能在诉讼中作为有力证据支持己方主张。

实务操作中建议企业:第一、定期评估合同条款是否与现行法律同步更新;第二、违约发生后应立即保全邮件、履约记录等证据链;第三、优先尝试调解或仲裁等非诉机制降低成本。

思考题:在跨境合作中若遇法律适用条款与管辖法院约定不一致应如何协调?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