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实施诈骗后逃回国内是否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七条关于属人管辖的规定,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犯罪行为,只要依照我国法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就有权管辖。需注意的是,即使诈骗行为完全发生在国外,如果受害者是中国人或资金最终流入国内,通常认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因此对于在国外诈骗回国内算犯罪吗这个问题,实务中多数情况答案是肯定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有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例如2022年上海某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李某在境外设立虚假投资平台,骗取国内投资者资金达5000万元后潜返回国,最终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这个案例再次印证了在国外诈骗回国内算犯罪吗的司法实践——只要与中国有实质关联,就可能被追责。
笔者建议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跨境取证的规范性。由于电子证据容易灭失,应当通过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渠道及时固定境外服务器数据。同时要重点追踪资金流向,若发现赃款通过地下钱庄或虚拟货币回流国内,可以成为确立管辖权的重要依据。
实务中需把握三个要点:第一,优先核查受害人国籍和财产损失发生地;第二,全面收集嫌疑人出入境记录和境外活动证据;第三,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合作办理红色通缉令。
思考问题:当主要犯罪行为发生在与中国未签订司法协助条约的国家时,如何通过民事追赃程序为刑事管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