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公司出了事法人和股东分别有什么责任

当企业陷入法律纠纷时,法人和股东的责任认定往往成为焦点。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股东责任主要与其出资行为挂钩:1.若存在出资不实或抽逃资金情形,股东需在未缴出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2.参考2022年北京某餐饮连锁案例,控股股东李某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产120万元,最终被法院判定对80万元债务承担个人责任;3.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若股东实际出资与认缴金额存在重大差距(如认缴500万实缴50万),仍可能被要求提前履行出资义务。

从实务角度看,法人责任具有相对独立性。笔者代理过的上海某贸易公司案件中,法定代表人张某虽未直接参与合同签订,但因默许财务人员伪造公章被判承担相应管理责任。这里特别提醒:很多企业家误以为"法人只是个职务",实际上在下列情形中法定代表人需担责:1.明知违法仍执行股东会决议;2.拒不配合清算工作;3.擅自处置公司重要资产。

给企业管理者的风控建议:1.建立规范的财务隔离制度;2.重大决策保留书面记录;3.定期核查注册资本实缴情况。值得探讨的是:当公司资不抵债时,已实缴出资的小股东是否应对公司全部债务承担责任?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