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行为的法律定性需要结合伤害程度综合判断。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造成受害人轻伤以上的家暴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这属于刑事犯罪范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造成受害人轻伤以上的家暴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这属于刑事犯罪范畴。笔者在处理案件时发现,许多当事人误以为家暴只是"家务事",实际上达到一定伤害程度就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举个典型案例:2022年杭州王某家暴案中,丈夫因妻子未及时做饭而连续殴打其头部,导致耳膜穿孔(经鉴定为轻伤)。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8个月。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严重的家暴行为完全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但需特别注意,未造成轻伤的家暴行为一般按行政案件处理。比如上海某区处理的李某威胁妻子案中,虽然存在长期辱骂、毁坏财物等行为,但因未造成身体损伤,最终依据《反家庭暴力法》作出行政处罚。笔者认为这种分级处理机制既体现了法律威慑力,又保留了教育挽救空间。
实务操作建议:1.第一时间报警并要求验伤;2.保存监控录像、伤痕照片等证据;3.向居住地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4.联系当地妇联获取法律援助。值得探讨的是:现行标准下"轻微伤"与"轻伤"的界限是否应该调整?特别是对于精神暴力这类新型家暴形式该如何界定?
最后强调:无论家暴案件被定性为刑事还是行政违法,受害人都要勇于维权。近年来司法机关对家暴案件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家庭内部纠纷"的说法已不能成为施暴者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