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共同财产怎么处理确实是个技术活,法律上虽然规定了"平分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法典第1087条说的很清楚,法院会根据财产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等因素来判决。
笔者处理过的一个典型案例很有代表性:2022年上海一对夫妻离婚时,男方主张公司股权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但法院查明婚后公司估值增长了300多万,最终判定增值部分按共同财产分割。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离婚后共同财产怎么办不能简单看表面归属,要深入分析财产的形成过程。
关于房产分割这个重头戏,实务中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1. 竞价取得(价高者得);2. 变价分割(卖掉分钱);3. 作价补偿(一方拿房给钱)。去年杭州就有个案子,妻子通过竞价以高出市场价15%的价格取得了学区房所有权。
特别提醒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要保存好购房合同、银行流水等原始凭证;二是如果涉及父母出资的情况,最好有书面约定性质。笔者见过太多因为证据不足导致权益受损的案例了。
实务建议: 1. 对于存款等流动资产,建议提前做好资金流向公证。 2. 不要忽视保险、公积金等隐性资产的分割问题。 3. 如果对方有转移财产嫌疑,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思考问题:当夫妻双方对某件艺术收藏品的价值认定差距过大时(比如一方估价50万另一方认为值200万),该如何公平解决这类特殊财产的分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