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涉嫌假造债务这事儿,法官们早就练就火眼金睛了!民法典第1092条说得明白,夫妻一方要是伪造债务想多占财产,法院可以直接在财产分割时让TA"偷鸡不成蚀把米"。笔者经办过一起典型案例:2022年北京某高管离婚时突然主张300万装修借款,结果装修公司根本不存在,连转账记录都是PS的。
识别假债务要抓住三个关键点:1. 大额债务却无合理用途说明。
识别假债务要抓住三个关键点:1. 大额债务却无合理用途说明。2. 债权人身份存疑(比如突然冒出的远房亲戚)。3. 借款时间与婚姻危机期高度重合。就像上海那个案子,女方声称婚前向闺蜜借了80万,但闺蜜的银行流水显示当年她账户余额从未超过5万。
遇到离婚案涉嫌假造债务的情况,建议分三步走:先冻结账户防转移;再要求对方提供借款用途证明;最后重点核查资金实际流向。去年有个案子就是靠查收款方账户归属戳破谎言的——所谓"工程款"最终都转回了债务人小舅子账户。
实务中特别提醒:现在很多离婚案涉嫌假造债务会刻意避开银行转账,改用现金交付借口。这时就要结合借款人经济能力、取现记录等综合判断。笔者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声称用麻袋装200万现金还款却拿不出任何取款凭证。
留个思考题:如果发现对方用已注销公司的名义伪造欠条,该如何举证揭穿?
记住!在离婚案涉嫌假造债务的问题上耍小聪明风险极大。轻则财产少分信用破产,重则可能触犯伪证罪。与其费心造假不如好好协商——毕竟现在法院连比特币交易记录都能调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