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银行与金融服务/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反不正当竞争法严打同行诋毁,法律解析与维权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20 作者:国樽律所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同行诋毁问题解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行之间的诋毁行为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我国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1、法律条文解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一条款的出台,为打击同行诋毁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2、法律分析:同行诋毁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通常不在警察的管辖范围之内,受害者应当向行业协会或其上级部门投诉,若诋毁行为严重,达到侮辱诽谤的程度,受害者有权报警处理,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的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或违背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

3、刑事责任解析:对于严重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若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行为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4、处罚措施:诋毁商业信誉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对当事人的处罚包括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判处罚金,受害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进行民事赔偿,若诋毁行为导致企业破产停业、商品服务产生严重影响,当事人将面临刑事责任。

5、民事责任与赔偿: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责任涉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经营者若因商业诋毁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应承担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合理费用。

遭遇同行恶意诋毁,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在市场竞争中,被同行恶意诋毁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经营者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呢?

1、法律途径:若遭遇同行恶意诋毁,首先要收集相关证据,如诋毁信息、传播途径等,受害者可以向行业协会或其上级部门投诉,或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舆论力量:可以申请记者暗访,无论对方是否有后台,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媒体也报道,不愁没人来管这个事情。

3、法律分析:同行诋毁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在警察的管辖范围之内,若诋毁行为严重,达到侮辱诽谤的程度,受害者有权报警处理。

4、恶意差评的处罚:若恶意差评涉及金额在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的,可以立案,此时可以告敲诈勒索罪,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诋毁商业信誉的法律后果

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对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法律将如何处罚呢?

1、刑事责任:诋毁商业信誉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对当事人的处罚包括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判处罚金,受害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进行民事赔偿。

2、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对于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应承担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合理费用。

3、法律分析: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商业信誉,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经营者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

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责任解析

商业诋毁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呢?

1、民事责任:若商业诋毁行为导致被侵害经营者遭受损害,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应承担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合理费用。

2、刑事责任:对于严重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若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3、法律分析:商业诋毁行为,也被称为商业诽谤行为,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具体而言,它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4、法律主观:商业诋毁行为的民事责任侵权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

如何认定商业诋毁行为

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准确认定商业诋毁行为,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1、行为主体:认定商业诋毁行为,其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营者,即只有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所实施的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才构成该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2、行为客观方面: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或者对真实的事件采用不正当的说法,对竞争对手的商誉进行诋毁、贬低,给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

3、行为主观方面:行为主观方面为故意而不是过失,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可能损害他人商誉,但仍故意为之。

4、虚假宣传与商业诋毁的区别: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