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详解职工年假规定,累计工作年限与未休年假补偿标准解析
发布时间:2025/01/15 作者:国樽律所
关于职工年休假的相关规定,律师有话说: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不扣工资的,或病假累计超过规定工作年限的,将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假的计算方式与工作年限紧密相关,不满10年的职工享有5天带薪年假,满10年不满20年的享有10天,满20年以上的享有15天。若职工未能休完年假,用人单位需按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休年假也需进行相应补偿。员工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遇纠纷,可通过劳动仲裁途径解决。

十年年假补偿标准

1、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2、年假的资格条件:劳动者累计工作满一年不满十年的,享有5天带薪年假;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享有10天带薪年假;满二十年以上的,享有15天带薪年假;年假的带薪标准:年假期间,劳动者应按照正常工作日的工资标准领取工资;未休年假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因工作需要未能休年假。

3、年休假的计算原则是:基数约为正常工作日,统一规定为5天以下的按照5天工作日计算,5天以上的按照6天工作日计算。但是对于十年及以上的员工计算方式会稍有不同。对于年休假满十年的员工,可以在单位规定下享受到比其他员工更多的休假时间,这是为了奖励员工的辛勤工作与贡献。

年假退休人员在原单位十年未休年假怎么找原单位补偿

1、本身就应该有补偿。

2、日工资收入的300%进行补偿。辞退的员工未休年假的,应当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来支付给员工补偿,而补偿的天数则是员工当年度内应休未休年假的天数,该300%的补偿中也包括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3、年假不休那属于你自己放弃权利,单位是不用支付补偿的。

年休假满十年如何计算

1、法律主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年假怎么算年假时间”的解如下:参加工作满一年不满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5天。参加工作满五年不满十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10天。参加工作满十五年不满二十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15天。参加工作满二十五年以上员工,每年休假20天。

2、具体年假计算方式如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3、满十年年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劳动者的累计工作年限,计算方式为:累计工作年限 = 当前年份 - 入职年份;判断累计工作年限是否满10年,如果满10年,则劳动者享有15天的年假,否则按照其他规定计算年假天数;计算年假的具体天数。

4、十年临界点年假计算如下:满十年,但不满二十年的,每年应有10天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5、法律主观:年假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决定的: 职工的工作时间累计一到十年的,年休假为5天; 累计工作时间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累计工作时间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被裁后年假如何处理

1、被公司裁员年假赔偿方式如下: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2、法律主观:公司解散未休年假是没有赔偿的,但是会将未休年假折合成工资作为工作报酬发放。公司解散应当给予员工经济补偿金,按照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决定,而不是由总工龄决定。

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裁员工带薪年假怎么赔偿没有休完的年假按3倍工资补偿给员工。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4、法律主观:单位经济性裁员,需要支付员工经济补偿为每做一年一个月本人工资,不满半年的按照半年计算。那么员工工作2年5个月的经济补偿为5个月的本人工资。如果单位没有提前通知员工,还需要支付员工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5、企业裁员时,职工有带薪年假未休的,企业应该对未休年假的被裁职工进行经济的补偿。从而裁员需要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一般就会按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标准补偿,满了半年以上的也会按一个月的工资来进行支付。

6、法律主观:公司辞退劳动者后,如果根据公司的安排劳动者的年假还没休完的,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工资报酬。或者劳动者也可以依法予以休完再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