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涉外专栏:马来西亚投资合规指引!

2024年,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发布新版《投资协调指引》,将制造业执照申请改为“自评+自声明”,审批周期压缩至2–6 周;Industry 4WRD 评估机制终止并对接《2030新工业大蓝图》NIMP2030的数字化与低碳计划,政府亦推出面向半导体与绿色制造的新激励政策(NIIF)。2024 年制造业获批投资达RM1205亿(约人民币2050亿元),同比增长14.9%;FDI 净流入RM515亿(约人民币780-800亿元)。为便于企业系统了解要求,本系列共三篇梳理在马设厂合规流程,本文聚焦准入门槛、公司设立步骤与税务政策。

01 国家概况与战略定位 


1. 区位优势与贸易枢纽地位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心脏地带,北部毗邻泰国,南端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相望,通过马六甲海峡及南中国海实现大宗货物出口,是连接东亚、中国与南亚、中东及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一地理优势使其成为RCEP成员互联市场的关键入口,同时具备“海+陆+空”多式联运能力,有效支撑现代产业链的高效流动 。


近期,马来西亚进一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投资近5亿令吉建立Perlis Inland Port,提升与泰国的铁路跨境连通,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全面启用;东海岸铁路延伸项目(ECRL)也计划于2026年落成,进一步缩短内陆运输时间,未来有望成为“一带一路”中的区域物流枢纽。


2. 制造业集群与产业生态


马来西亚工业结构多元,制造业占GDP比重约23.4%,其中电子电器产业(E&E)贡献最大,约占国家出口额的40%。其在全球半导体后端测试与封装领域占比13%,是世界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


槟城州(Penang),被誉为“东南亚硅谷”,工业园区集中,包括超过300家跨国企业(如Intel、AMD、Infineon等),制造业产值占州GDP近47%-48%,2023年获批制造业投资约RM601亿(≈USD128亿),在全国排名前列。此外,柔佛(Johor)借助与新加坡的经济带共享,正快速崛起为另一强制造与物流中心。


3. 国家战略与政策驱动


RCEP深度融合:自2022年加入RCEP后,马来西亚顺利对接统一原产地规则与简便通关措施。RCEP《授权企业制度》与原产地规则的互认,为设厂企业带来加速通关和关税优化红利,显著增强对跨国企业投资吸引力 。


全球半导体战略布局:面对全球科技供应链重构,马方宣布瞄准5000亿令吉(约1070亿美元)半导体产业投入,包括测试、封装、设计与先进制程在内的一体化生态。此举得到财政支持和政策配套,已从2024起开始实施,预计吸引Intel、Infineon及ASE等巨头扩张投资,构建区域高端芯片产业平台。


新预算和绿色产业支持:2025年国家预算设立10亿令吉“新投资激励框架”(NIIF),重点扶持集成电路出口、供应链韧性、多边经济区合作与CCUS碳捕获项目。同时推动碳税政策,并对电子发票与智能制造提供双倍税前扣除,无疑为企业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创造财政利好。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落实国家半导体战略,政府2024年宣布至少250亿令吉(约人民币430 亿元)扶持资金,核心项目之一是在雪兰莪(Selangor)打造东南亚最大集成电路设计园(IC-Design Park)。2025年3月,政府又与 Arm 签署 USD 250 million IP 合同,并计划 培训10000名工程师,吸引全球顶尖设计与研发企业入驻,构建从‘设计-封装’的闭环创新生态。


4. 投资环境与竞争力评估


2024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第34,创新指数排名第33,贸易开放度居世界35位,物流与通关效率优于多数亚洲国家。


马政府秉持“中立不结盟”方针,积极吸引全球芯片企业“friendshoring”战略布局,与中美之间保持外交、政策和经济平衡合作。


制造基础扎实、政策引导明确,现正从传统代工向高附加值设计与绿色智能化制造迈进,为中资企业提供“进入门槛低、成长空间大、升级路径清晰”的三维机会格局。




02 企业准入与设立流程 


企业从筹备到落地投产,一共经历七大核心环节,每一步都直接影响项目的节奏和成本:


市场调研 → MIDA原则批准 → 公司注册(SSM) → 制造业执照(ML) → 土地/园区落地 → 环评(EIA) → 外籍员工签证(EP)→ 投产


1. 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原则批准(Approval-in-Principle)


• 提交内容:商业计划、项目投资总额、预期产出、地理位置选择等。


• 签发支持信:MIDA 在资料齐备后 3–5 个工作日内,发出原则批准函,可据此洽谈土地与采购设备。


• Investor Pass:与原则批准函绑定,提供最多 6 个月多次往返签证,加速外籍团队进场。


建议:原则批准信是谈地与设备采购的通行证,应在下单前办妥。


2. 公司注册(Sdn. Bhd.)


• 操作主体:向公司委员会 SSM 提交注册申请。


• 资本建议:推荐 RM300,000–500,000,以提升审批灵活性。


• 审批速度:标准流程约 5–7 个工作日完成注册。


建议先行注册公司,为后续签证申请、制造许可及银行开户打下基础。


特别提示:企业在启动 SSM 注册前,先行完成中国境内 ODI 审批,确保注册资本合规到位,避免出现后续无法真实出资或资金不符合法规的风险。




3. 制造业执照(Manufacturing Licence,ML)


适用范围与法律依据


根据《工业协调法 1975》,满足下列任一条件的企业必须申领 ML:


• 股东资金 ≥ RM2.5 million;


• 或拥有 ≥ 75 名全职员工。


附加合规要求


• CIPE(单位员工资本)≥ RM140,000;


• 本地员工比例 ≥ 80%;


• 管理/技术/监督层(MTS)≥ 25% 或产品增值 ≥ 40%。


若均未达标,可申请《免许可函(Exemption)》,可继续享受激励政策。


申请步骤与周期


• 在线申请:通过 InvestMalaysia 平台提交资料,包括公司章程、项目描绘、设备清单及流程图等。


• 审批节奏:MIDA 着力优化流程,完成率高的申请最快 7 天出函,正常批复则在 4–8 周内。


• 后续更新:批复常附条件(如 MTS 比例、投资达标),需持续合规,以防执照撤销。


4. 土地或工业园区落地


优选地点:重点推荐具有优质配套与一站服务的国家级工业园区:


槟城 Bayan Lepas、柔佛 Iskandar、Sarawak/ECER FIZ 等,具备关税减免、进口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等多重优势。


合同保障建议:


• 签署前做Title Search,确认土地用途与权属;


• 合同条款设置:包括租赁/购地时长(建议不少于 30 年)、续租机制与回租条款设定。


• 政府审批配合:部分地区需园区推荐信才能申请 ML 和 EIA,须同步协同推进。


5. 环境影响评估(EIA)


• 适用项目:化工、金属、石化等具有潜在污染的大项目。


• 申报内容:全环评报告(工程设计、排放量分析、减缓方案、社区影响评估等)。


• 审批周期:通常4–8周,复杂项目达3个月。


6. 外籍员工签证(Employment Pass)


• 签证种类:EP I/II/III 分级管理;II 类适用于中层管理人员或外籍工程师,月薪 ≥ RM5,000,可续签 2 年。


• 审批系统:MIDA 发的 ML(或免许可函)及激励批准书是签证申请的必要文件;通过 Xpats Gateway 提交,由 ESD 审批,约 5–10 个工作日完成。


• Investor Pass:原则批准阶段已有Investor Pass的项目,后续可转换为EP,整体更高效。


完成上述流程后,企业即可进行设备安装、试运行认证、消防验收,并按条件获得 MIDA 的激励批复(如 Pioneer Status、ITA)。最终进入投产阶段并启动出口服务通道。


• 并行推进:尽可能同步申请 ML、EIA、EP,减少等待时间;


• 合规留痕:CIPE、本地雇佣比例、MTS 构成等需资料齐备、数据透明。


03 税务机制与政府激励 


1. 税率结构与中小企业优惠


马来西亚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24%,但对中小型企业(SME)提供显著优惠。自2025年起,年利润不超过 RM600,000 的中小企业:首 RM150,000 所得适用15%,其后 RM150,001–600,000 部分则为17%,超过 RM600,000 的部分统一征收24%。


2. 核心税收激励计划


• Pioneer Status(先导企业)


符合“重点推广产业”条件的企业可申请 Pioneer Status,获批后在5年内仅对30%的净利润征税(相当于70%的净利润免税)。此外,在先导期产生的折旧与亏损可结转于后期抵扣。


• Investment Tax Allowance (ITA)


ITA 是 Pioneer Status 的替代方案,适用于资本密集型、回报期较长的项目。企业在首五年中对符合条件的资本开支可申请60%(或某些项目可高至100%)的税收抵扣,可抵扣额度为法定收入的70%,剩余30%仍按正常税率缴税,不足部分可结转 。


• Reinvestment Allowance (RA)


面向已有营运至少三年的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扩产、现代化或自动化投资时,支出60%可用于抵扣所得税(最高可抵扣至70%应税收入),可持续最长15年,且剩余金额可结转。


• 绿色科技激励(GITA & GITE)


政府为绿色能源、节能系统、环保建筑等领域项目提供 GITA(投资税抵扣)和 GITE(所得税豁免)。例如,对太阳能、能源效率系统的支出可100%扣除,具体方案由绿色科技政策机构 MGTC 管理。


3. 特殊区域与高科技领域优惠


• 特定经济特区(SEZ)优惠


包括ECER、Iskandar、Sarawak、Forest City 等区内项目,可享ITA或Pioneer Status延长期限,最高可为100%资本开支抵扣或10–15年零税率。此外,Forest City金融科技企业还能申请仅5%公司税,期限10年,可续期。


• Malaysia Digital(MD)计划


MDEC 推出 MD 激励,包括 IP 收入零税率或5–10%降税方案,以及新投资或扩产企业享 ITA(60%–100%)或 Reduced Tax Rate(RTR)模式。尤其适用于 AI、大数据、IC 设计、区块链、自动化、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


• 芯片与集成电路设计园区


马来西亚推动吉隆坡 IC 设计园项目,宣布对入驻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签证豁免、租金补贴等综合激励,鼓励高端研发落地。


4. 额外激励与专项抵扣


• 出口额外抵扣:出口额如达到至少30%增值,可对应获10%的净利润征免;增值达50%时可享15%,本土控股企业有更高激励额度 。


• 研发、培训双重扣除:企业在研发、员工培训及出口推广方面的支出可申请双倍扣除,鼓励创新与技能升级 。


• 工业建筑与搬迁奖励:如在 TRX、科技园区等开发项目投资建筑或搬迁费用,可抵扣租金、加速折旧等免税优势。


5. 制度选项比较与优化建议


企业在 Pioneer Status 与 ITA 之间应结合年度需求平衡:Pioneer 更适合早期利润不高、需尽快享受免税的项目,而 ITA 更适合资本密集、长期回报型投资。RA 可作为中长期持续投入的配套工具。对高科技、绿色及数字项目,MD与SEZ计划可与基础激励叠加运用,形成“多层次、组合式”激励结构,最大化税务效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