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仲裁裁决在中国怎么执行?流程、难点、应对策略全解析-国樽律师事务所


对中国企业而言,在法国赢得仲裁只是 “第一步”,能否在中国执行对方资产才是 “关键胜负手”。但法国裁决在中国执行并非 “无缝衔接”,需符合中国法律要求,还可能面临公共政策审查、证据形式瑕疵等问题。本文结合最新实践,拆解执行全流程,帮中国企业把 “纸上胜诉” 变 “实际权益”。

 

一、执行依据:《纽约公约》是核心,2 个前提要满足

 

中国与法国均为《纽约公约》缔约国,法国裁决在中国执行的核心依据是该公约,但需满足 2 个前提:

 

1.裁决是 “国际仲裁裁决”:需符合法国对 “国际仲裁” 的定义(涉及国际贸易利益,如中法之间的货物买卖、技术转让纠纷),若为法国国内仲裁裁决(如中国企业与法国本土企业的纯法国境内争议),执行标准更严格。

 

2.裁决已在法国生效:需确保法国裁决已过上诉期或撤销期,无未决的撤销、中止执行程序 —— 若法国法院已受理撤销申请,中国法院可能暂停执行。

 

二、执行流程:4 步走,关键在 “文件准备”

 

步骤 1:准备 “合规文件”,避免形式瑕疵

 

这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中国企业需提交 3 类核心文件,且需符合 “公证认证 + 中文翻译” 要求:

 

裁决书与仲裁协议:需提供法国法院或仲裁机构出具的 “裁决生效证明”,且裁决书、仲裁协议需经法国当地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驻法使领馆认证;

中文译本:所有文件需由 “有资质的翻译机构” 翻译(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地方外事翻译中心),不可自行翻译,且需加盖翻译机构公章;

申请书与证据:需提交《执行申请书》,明确申请人、被申请人信息、执行标的(如金额、资产位置),并附被申请人在华资产线索(如银行账户、房产、股权信息)。

 

步骤 2:向 “有管辖权的中国法院” 申请

 

根据中国法律,需向 “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例如:

 

若被申请人是法国企业在华子公司,住所地在上海,则向上海金融法院或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

若被申请人在华有房产位于广州,则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建议中国企业优先选择 “财产所在地法院”,便于法院后续查封、扣押资产。

 

步骤 3:法院审查 “3 大重点”,2 个月内出结果

 

中国法院对法国裁决的审查为 “形式审查 + 有限实质审查”,重点关注 3 点,通常在 2 个月内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

 

1.文件形式是否合规:核查公证认证、中文翻译是否完整,避免因 “翻译件无公章”“未认证” 被驳回;

2.是否违反中国公共政策:这是最常见的审查焦点,如裁决内容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如国家安全、外汇管制)、违反中国法律强制性规定(如竞业限制条款违反《劳动合同法》),可能被拒绝执行;

3.是否存在《纽约公约》规定的拒绝执行情形:如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庭组成违法、被申请人未获充分答辩机会等。

 

步骤 4:强制执行,3 类资产优先查

 

若法院裁定准予执行,将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中国企业可协助法院查询被申请人 3 类核心资产:

 

银行账户:提供被申请人在华开户银行信息,法院可冻结账户并划扣资金;

不动产:若被申请人在华有房产、土地,法院可查封后拍卖;

股权与知识产权:可冻结被申请人持有的中国公司股权、商标权、专利权,拍卖后用于清偿债务。

 

三、常见难点与应对策略

 

难点 1:被申请人在华无资产,“空判决” 怎么办?

 

应对策略:提前调查资产线索,申请 “边控” 限制出境

仲裁阶段就通过法国律师调查对方在华关联企业、投资项目;

若被申请人法定代表人常来中国,可向中国法院申请 “边控措施”,限制其出境,迫使对方履行裁决。

 

难点 2:裁决涉及 “外汇管制”,资金无法出境?

 

应对策略:协调外汇管理局,走 “对外支付税务备案” 流程法国裁决涉及的赔偿款若需汇出中国,需先到税务局办理 “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再凭备案表到银行办理购汇、付汇 —— 中国企业需提前与当地外汇局沟通,确保资金合规出境。

 

难点 3:法院以 “违反公共政策” 拒绝执行,如何救济?

 

应对策略:上诉 + 提交 “公共政策说明”,反驳审查理由若中国法院以 “违反公共政策” 驳回执行申请,中国企业可向上一级法院上诉,并提交《公共政策说明》,论证裁决内容不违反中国法律:例如,若裁决涉及 “违约金过高”,可说明法国仲裁庭已调整违约金,符合中国《民法典》关于违约金的规定,不违反公共政策。

 

四、中国企业专属建议:2 个 “提前动作” 提升执行成功率

 

1.仲裁阶段约定 “财产所在地”,为后续执行铺路:在仲裁协议中明确 “若需在中国执行裁决,双方同意由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中国法院管辖”,避免后续因管辖权争议拖延程序。

 

2.聘请 “中法双证律师”,打通跨境沟通:选择同时具备中国律师执业证与法国律师资格的律师,或组建 “中国律师 + 法国律师” 团队,确保文件准备、法院沟通符合两国法律要求,减少因信息差导致的执行延误。

 


← 返回列表